家长必读: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|
发布日期:2015-11-04 17:47:08 浏览:5491次 |
逆反期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,这个时候的家长要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?家长朋友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特征是非常重要的。 ★独立性增强。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,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,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,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,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。这种从被动到主动,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,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。 ★情绪两极化。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,热情奔放,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。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,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。他们情绪多变,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、焦虑。 ★心理上“锁”。进入青春期,少男少女结束了“少年不知愁滋味”的孩童时代,进入了“多事之秋”。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,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,学会掩饰、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,出现心理“闭锁”的特点。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,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。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很少和父母交谈,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。 ★心理向成熟过渡。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,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。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。此时,他们既非大人,又非儿童,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,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。因此,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。比如,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;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;渴望他人理解,但又心理“闭锁”的矛盾。 ★行为易冲动。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,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,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,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。 应该说,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、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,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。如果孩子有类似的“问题”,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,用积极的态度、科学的知识、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。 ★要理解、接纳孩子。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,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、难以控制的,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。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,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、惊慌失措,更不要打骂训斥,横加指责。否则,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,增加与父母的隔阂。 ★做孩子的朋友。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、渴望独立,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,平等相待。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,改变居高临下、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、探讨式的双向教育。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,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。据调查,90%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,而是找朋友倾诉。那些顺利、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,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。 学生在家庭中生活,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会给学生以巨大的心理影响,甚至对他一生的发展具有定向与导航的作用。在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切不可忽视家庭这个重要因素,创设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气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。每一位家长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,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。 (一)家长应以身作则,父母的角色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,做父母的必须对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进行反省,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个性,随时为孩子提供健康的东西。 (二)建立合谐、愉快的家庭气氛,势必会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,保持尊老睦邻、互爱互助、同情别人的困难、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情的良好品质。 (三)建立稳定的家庭生活秩序。父母应该合理地孩子安排家务活动,从中培养孩子讲信用、爱生活、勤劳节俭的生活品质,这对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绪与性格有促进和保护作用,为以后正确地待人处世做好心理准备。 (四)家长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,掌握爱和严的分寸,将真正的爱与无原则的娇惯、溺爱、放纵区分开来,爱应当表现的有分寸、有理智,但严决不是扳起面孔、动辄训斥、打骂、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、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,又要能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,耐心培养文明行为、良好品质和行为举止。 (五)倘开家庭大门,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,多与社会接触,多与同伴接触,减少说教,加强孩子对社会、经济、政治的接触锻炼。 (六)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的心理,如果要求学生做一件事,最好不要生硬地规定怎么做,而是想方设法地诱发孩子的兴趣,让他自愿自觉地去做。孩子虽小,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,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荣誉感,但意志还比较脆弱,心理还不够稳定,任何不当的批评或指责、或简单的否定,都有可能伤害或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,使他们意志消沉、厌学逃学、直至荒废学业。所以要尽可能地不对孩子施加压力,发号施令,不要生硬地规定“不许做什么”或“应该如何做”。对于要求孩子做的事,对他说希望你如何如何或是通过表扬,鼓励他继续这样做,对于不许他做的事,要耐心讲明道理,然后让孩子自己说该不该做。以后,如果他又重犯了老毛病,应对孩子说:你自己要说话算数,爸爸妈妈可是相信你呢!这样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、上进心,使孩子克服“逆反心理”,从而不断进步。 (一)爱心感化法。 爱是消融心理障碍的溶剂。只有执着的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,激发上进心。爱得越少,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强。因此,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受教育的状况,对学生要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使他们懂得老师之所以“责之严”,完全是因为“爱之深”。如果学生一旦明白家长或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,就能大大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。爱要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,看到学生心灵的排列组合,变化过程。有了爱,才能尊重学生,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,把批评化为学生自我鞭策的内驱力;才能因材施教,严以律已,避免一切诱发逆反心理的外因;才能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认识、创造自己的价值。如对学生罚站,大声训斥,讽刺挖苦,翻过去老帐等做法,都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,造成逆反心理。教师应摒除这些不良作法,多给他们教育的爱心,帮助他们认清是非,创设有利条件,扬其善而救其失。做到以爱动其心,以严导其行,避免产生逆反心理。 (二)信任鼓励法。 信任是学生对教师的心理寄托。一旦教师出现使学生丧失信任的行为,这时教师的威信的丧失与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,是不可分离的必然逆差。信任是师生间的友谊之桥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,特别是某些细小环节上,投以信任的目光或期待的暗示,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。在教学中,对中差生应优先提问,优先板演,优先看作业,优先辅导,使其在老师的信任中,积极进取,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。教师还要尊重学生,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。对学生要一视同仁,绝不可厚此薄彼,对每一个学生,既要看到他的不足之处,更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积极因素,进而因势利导。只有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和平等感,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。 (三)成功激励法。 学生逆反心理大都来自后天成绩差,屡考屡败,情绪低落,厌倦学习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求不要过高,要耐心期待,使学生在成功中感到学习的乐趣,主动学习,消除逆反心理。因而教师必须因材施教,降低差生难度,放宽考试尺度。每个提问,每道练习,都应让差生“跳一跳摘到桃子”。甚至哪类练习,哪种极书设计,考试内容,适合哪一层次学生,都要反复琢磨,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,增强乐趣,消除逆反心理。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,有分寸地予以表扬鼓励,充分发挥其优势特长,让其在第二课堂施展才华。频繁的成功激励,使学生克服自卑,认识自我,自觉抵制逆反心理。 (四)兴趣培养法。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,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,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而又最活跃的成分,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。在学习过程中,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,也就会去执着地追求和钻研;反之,学习就索然无味,无异于一种苦役,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,以致于逆反心理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,或创造情境,或设置疑问,或引爆情感,诱发学生渴求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,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,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理想信念教育,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,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,变“苦学”为“乐学”、“善学”、“勤学”。 |
上一篇:学会了还不够,要会学才是真本事 下一篇:没有了 |